儿童视唱演唱音准教学策略

儿童视唱演唱音准教学策略

现代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教学涉及乐理和声等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我国视唱练耳训练未从基础年龄段开始,目前儿童音乐教育对视唱练耳学习无明确要求,很多学生家长对这一课程缺乏正确认识。学习音乐必须具有听音视唱能力。视唱演唱音准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音高感,教师不能单方面强调音准等技术性要求,要联系音乐风格,分析音乐作品调式及情感表现,针对性进行视唱演唱音准训练。

一、儿歌视唱演唱音准教学概述

中国百科全书中对音准定义为歌唱中发出音高与律制音高相符。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歌唱教学是音乐课程的重要部分,重视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必然选择。音准问题是歌唱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基础音乐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准是打开通往音乐世界大门的钥匙。培养儿童音乐审美能力需要解决音准问题。教师在儿歌视唱演唱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音准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一)儿童视唱演唱音准教学的重要性

人声歌唱是最真实自然的音乐。童声指儿童变声期前的声音,其被誉为天使的声音。歌唱是嗓音调节活动,幼儿歌唱调节能力表现因人而异,有的幼儿能主动进行嗓音调节,有的幼儿能发现歌唱的不足,但歌唱音准表现不佳;有的幼儿缺乏对歌声自我评价的能力,旋律走调,不会进行调整。幼儿歌唱时对自己歌声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要重点关注缺乏音准的儿童。歌唱是情感体验行为,艺术本质是表现情感的形式,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要重视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

歌唱教育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感觉体验提高生活质量,儿童歌唱教育中要培养幼儿的感受力。音准是判断歌唱表现的重要依据,儿歌视唱演唱教学中加强对幼儿音准技巧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针对儿童群体的歌唱发声表现展开动态化观察,继而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歌唱发声表现相对较差的儿童开展教学指导干预,在帮助儿童全面准确认识自身问题的前提下,开展持续性的示范环节和练习环节,帮助儿童掌握正确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继而为儿童获得良好的歌唱课程学习效果提供保障。

(二)儿歌演唱音准教学要求

歌唱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自然手段,歌唱在幼儿音乐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课标指出,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确定性,音乐课程教学要通过聆听演唱等多种形式实施。演唱演奏离不开音准训练问题,新课标要求学生用准确的音调参与合唱独唱[3]。这充分表明音准对儿童歌唱发展的重要性。幼儿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较低,为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师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编创音乐活动是儿童阶段音准培养的科学方法,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可以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音准。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数量相对充足,符合儿童群体实际年龄阶段特点,容易被儿童群体理解感知的音乐艺术作品,针对儿童群体开展音乐艺术作品欣赏感知体验教学活动,提升儿童群体参与音乐学科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实现良好的效果。

二、幼儿视唱音准教学现状

视唱练耳是音乐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听觉能力,使其达到熟练读谱识谱的水平。人类在婴儿期对声音产生敏感,对音乐表现出兴趣。幼儿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可以跟随音乐律动,打出节拍,后期视唱练耳的学习有助于儿童音乐素养的发展。当前,幼儿视唱演唱教学中对音准教学重视不足,忽略了音乐理论基础学习。幼儿视唱音准教学理念与教材内容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一)儿童视唱练耳音准教学中的问题

20世纪,随着西方音乐进入中国,视唱练耳课程得到迅速推广。现在,很多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但对视唱练耳学习缺乏了解。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各种音乐培训机构涌现,但这些机构对儿童音乐学习了解得不够深刻,教材使用不当的问题普遍存在。视唱演唱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基础乐理,提高音乐表现力。幼儿听力与年龄同步发展,有些家长仅关注孩子表面成绩的进步,忽视从音乐基础开始培养孩子的素养。大部分家长认为视唱练耳是入门课程,对视唱音准教学重视不足。由于年龄限制,儿童接受专业课程的难度较大。传统视唱练耳教学需要强化音准训练,但幼儿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学习,枯燥的教学使得儿童对视唱演唱音准练习缺乏兴趣。

音乐教师在儿歌演唱教学环节中,应当参考所在教学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对儿童音乐教育事业历史发展进程提出的实际要求,全面梳理儿童音乐教育事业在目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分析其原因,继而运用针对性策略解决以上问题。

(二)儿歌演唱音准教学问题分析

新课改后教师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新型课堂形式层出不穷,但在课堂气氛热闹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问题[6]。歌唱课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但学生哼唱歌曲缺乏音准。音准是歌唱教学的基本要素,正确的音准是演唱歌曲、塑造音乐形象的前提。如果音准出现偏差,学生演唱的歌曲就无法呈现审美价值。歌唱教学中对音准要求严格,音乐教师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准确把握音准。音准偏差有很多表现形式,如歌唱走音跑调等。在儿歌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乐曲调式,并对音准偏差的学生进行针对训练。

音准偏差一般表现为跑调严重,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电子设备进入学生生活,导致网络流行歌曲成为学生熟悉的童谣,然而,他们在正式的歌唱课中不能正确演唱歌曲旋律,遇到转调时不能根据调性进行转调。比如,在演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时,齐唱部分要进行转调处理,由于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音准,转调成为教学难点。儿歌以c、f调为主要调式,这与流行歌曲的调式存在区别,因此,儿童在演唱儿歌时大多出现偏离主调式的现象,转调时不能自控。音乐视唱演唱模块中半化音与变化音关系是教学重点。儿童音准偏差体现在对高低音的掌握不准确,如在《我的中国心》演唱教学中,很多学生的C调低音sol演唱不到位,低音不能准确演唱也是音准偏差的重要问题。

(三)儿童演唱音准影响因素分析

幼儿演唱音准教学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内因包括歌唱发声方法,吐字呼吸方法等。心理因素是影响歌唱音准的重要因素,幼儿演唱歌曲时音域超过自然音域会对演唱者心理产生影响,导致音准偏差问题出现。外因包括外部环境与生理因素,幼儿演唱音乐作品要保证生理状态良好,演唱时生理状态变化会导致音准出现偏差。演唱者需要在安静的外部环境中演唱,演唱环境嘈杂会影响演唱者的听觉。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音乐教学中的问题逐渐暴露,音准问题是歌唱教学中的难点。儿童歌唱音准教学受到教师音准认识偏差,学生自身能力,多媒体音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针对视唱演唱音准教学问题,研究有效的训练方法,提高幼儿的音准。

三、儿童视唱演唱音准教学策略

(一)加强聆听训练

音乐是不同声音元素组合形成的听觉艺术,不同音乐风格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音乐节奏、旋律等要素融合,使学生明确音乐的内涵。儿童阶段视唱演唱音准教学要加强聆听训练,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音乐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音乐习惯。幼儿期的学生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但对音高的感知力处于人生黄金阶段。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训练幼儿音感。

(二)选择合适的歌曲

歌曲特性决定歌唱难度。幼儿教材中的歌曲难度参差不齐,有的歌曲难度超过幼儿能力范围。难度大的歌曲易造成幼儿歌唱走音,教师选择的歌曲如果不适应幼儿歌唱水平,就无法为幼儿歌唱能力培养搭建理想阶梯。教师选择的教学歌曲要难度适宜,符合幼儿歌唱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可以从歌曲要素角度分析歌曲难度,造成歌曲难度差异的要素包括音域、旋律模式等,从歌曲要素出发,可以找出歌唱教学安排线索。教师编制幼儿歌唱教材要考虑难度循序渐进,使幼儿歌唱能力在积累基础后逐渐提高,教材歌曲安排应以难度递增为依据。

(三)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音准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培养良好音准会提升幼儿艺术修养与听觉能力。歌唱活动内部机制包括音乐感受器、音乐效应机制等。幼儿歌唱表现是通过系列心理机制加工后的音乐效应机制表现。儿童歌唱教学要重视内部心理机制活动,儿歌视唱内部心理机制包括节奏感、音色辨别能力、音乐表达情感理解能力等。全面提高幼儿音乐素养才能提升歌唱能力,目前很多歌唱教学设计缺乏对幼儿歌唱素养的培养。儿歌演唱音准教学要注意提高幼儿歌唱嗓音能力,提升其音乐心理素质。幼儿歌唱生理条件是歌唱的基础,包括呼吸发声器官等,学前阶段儿童歌唱发生器官处于发育中,要有意识让幼儿使用歌唱发声器官,可以开发气息控制的游戏,使幼儿锻炼发声器官。

四、结语

视唱练耳是音乐理论课的重要学科,学习视唱练耳课程是儿童音乐成长的必经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教师、家长加强对学生音准的培养。当前儿歌视唱演唱音准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幼儿对音准掌握不足。幼儿音准偏差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儿童视唱演唱教学要重视对学生音准的训练,教师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音准技巧,提升儿童音准能力,促进儿童音乐素养的发展。

END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教育教学价值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